守护古老文化传承 门巴乡巴尔卡村的幸福牧歌

罗桑检查缝制好的黑帐篷。

罗桑和妻子次仁卓玛。
近日,记者来到墨竹工卡县门巴乡巴尔卡村,刚走进村子里就听到村民罗桑和妻子次仁卓玛的歌声:“今天是个吉日,我们要开始缝制夏季牧场要用的黑帐篷,祝愿今年牲畜过百,吉祥如意。”歌声中,满是对生活的美好期许。罗桑和妻子一边哼着歌,一边缝制着黑帐篷,一针一线,不仅缝进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更缝进了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传承。与此同时,随着交通网络的拓展、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产业发展的多元探索,巴尔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一边守护传承着古老的文化,一边大步迈向充满希望的乡村振兴新征程。
黑帐篷里的岁月坚守
罗桑和次仁卓玛是墨竹工卡县门巴乡巴尔卡村1组的村民,家中100多头牦牛是全家生活的依靠。缝制黑帐篷,对他们来说,不只是一项生活技能,更是家族延续几代的珍贵传承。从祖辈起,这门手艺就在岁月中扎根生长。罗桑回忆起学艺的经历,满心欢喜:“我从小跟着父辈学习,20岁时就能独立缝制了。”凭借精湛的手艺,他备受村民称赞。邻里之间,但凡有需要,他总是热情帮忙,免费为大家缝制黑帐篷和牛袋子。
黑帐篷对于牧民而言,意义非凡。它是逐水草而居时温暖的家,是抵御风雨的坚固堡垒。制作黑帐篷的材料是牦牛毛,牦牛毛捻成线后编织成黑帐篷,不仅结实耐用,而且透气性好,能适应高原多变的气候。罗桑在缝制时,手法娴熟,每一针都均匀整齐。他说,缝制黑帐篷讲究的是耐心和细心,差一丝一毫都可能影响帐篷的质量。在过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缝制黑帐篷是常见的场景,孩子们在一旁帮忙递线,长辈们传授着经验,欢声笑语回荡在帐篷内。
如今,虽然生活条件改善,帐篷的种类也日益丰富,但罗桑一家依然坚持使用传统的黑帐篷。在他们心中,这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对传统的尊重和对先辈的怀念,罗桑希望自己的子孙也能学会这门手艺,让这份传承永不间断。
村民生活的今昔之变
罗桑一家共有六口人。如今,罗桑和次仁卓玛很少去牧场,更多时候留在村里承担起接送孙子的任务。谈及往昔,次仁卓玛感慨万千:“年轻的时候,家里农活忙完,就得徒步去牧场,到了那儿还得赶牦牛,一趟下来,浑身像散了架一样。”那时的交通不方便,去一趟牧场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路途艰辛。
现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修得宽阔平坦,家家户户都有了车。“现在真是太方便了,日子越来越有盼头!”罗桑笑着说道。有了车,不仅往返牧场更加便捷,而且物资运输也轻松了许多。过去搬运生活物资和饲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现在开车就能轻松完成。
除了交通改善外,村里的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水电供应稳定,网络信号覆盖全村,孩子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村民们也能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自己的畜牧产品。这些变化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传统与发展的美好未来
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村民们的幸福感也与日俱增。罗桑和次仁卓玛虽忙碌于当下的黑帐篷缝制工作,心中却有着更长远的打算。“我一定要把这手艺好好传承下去,希望以后能申请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知道。”罗桑的话语中满是坚定。
在追求传统技艺传承的同时,巴尔卡村也在积极探索发展之路。村里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发展生态旅游,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体验放牧生活,品尝正宗的藏式美食,欣赏传统的歌舞表演,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这不仅为村民增加了收入来源,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巴尔卡村的魅力。
此外,政府还鼓励村民发展特色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畜牧产品的附加值,村民们制作的牦牛肉干、奶制品等深受市场欢迎。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巴尔卡村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保护好这片美丽的草原,让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到大自然的馈赠。
传统手艺在传承中绽放光彩,幸福生活在发展中不断升华,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铺展。(文/记者 王静 图由益西曲珍提供)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
倡导文明祭祀 践行时代新风 西安区灯塔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来源:辽源市人民政府_县区动态】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弘扬绿色、环保、文明的祭祀新风尚,3月27日,灯塔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石河小街开展“倡导文明祭祀、践行时代新风”主题宣传活动。活动中,志愿者和工作人员通过张贴宣传条幅、设立宣传点等形式,向过往群众发放文明祭扫宣传单,讲解文明祭祀的重要意义,鼓励
-
浑厚华滋谁催——略说黄宾虹的画学 | 汤哲明
黄宾虹(1865—1955,上图)的一生,是传统文人画面临社会结构的巨变,遭遇现代文化、西方艺术冲击,顽强甚至是倔强地坚守传统艺术,并使之绽开新颜的一段历史。出生于浙江金华的黄宾虹,青年时代因读书、应试的原因往来于皖浙两地。当其时也,国难维艰,举国士子,皆谋新知而求变,以图国存。青年黄宾虹因偶然的机
-
守护古老文化传承 门巴乡巴尔卡村的幸福牧歌
罗桑检查缝制好的黑帐篷。罗桑和妻子次仁卓玛。近日,记者来到墨竹工卡县门巴乡巴尔卡村,刚走进村子里就听到村民罗桑和妻子次仁卓玛的歌声:“今天是个吉日,我们要开始缝制夏季牧场要用的黑帐篷,祝愿今年牲畜过百,吉祥如意。”歌声中,满是对生活的美好期许。罗桑和妻子一边哼着歌,一边缝制着黑帐篷,一针一线,不仅缝
-
自古繁华地 焕新再“出圈”
汉服爱好者在江苏扬州仁丰里街区“七夕”巧市上手持荷花灯,感受“七夕”传统文化的魅力。 施华健摄/光明图片游客在江苏扬州仁丰里街区举办的非遗风物集市上选购工艺品。施华健摄/光明图片【老商圈 新消费】“广陵自古繁华地,三月烟花八月涛。”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有一处备受瞩目的历史文化街区——仁丰里。这个春
-
村民迷路误入高速 交警护送化险为夷
3月18日7时,高速公路长春支队巡逻四大队民警巡逻至珲乌高速松原方向527公里处时,发现应急车道内有一名女子正挥手拦车,身旁车辆疾驰而过,情况十分危险。民警立即停车上前了解情况。经询问,该女子为附近村民,原计划乘坐客车前往农安,但因不熟悉路线误入高速公路。女子称,自己清晨出门后方向辨别错误,误将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