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文化基因融入城市肌理
【文化中国行】
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
在清明小长假期间,山东潍坊市文旅局、潍坊市博物馆以“潍坊象”化石为创意来源,设计研发的“潍坊象”毛绒玩偶等文创产品受到游客的热捧,成为独具特色的城市礼物。
潍坊象化石出土于1979年潍县望留公社(今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望留街道)武家村,它是唯一以中国城市命名的猛犸象种类,也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体形最大的象。
2024年底,潍坊博物馆举行了“盛世吉祥——潍坊象化石展”,这是潍坊象化石出土以来首次向公众展出。“潍坊象是潍坊独一无二的城市名片。”潍坊市博物馆馆长介绍,如今,以“潍坊象”为原型的四座大象雕塑——朝阳象、安定象、望海象、迎恩象成为矗立在潍坊东风桥上的城市符号。
近年来,潍坊将文化基因融入城市肌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光彩,更为潍坊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走进潍坊市寒亭区西杨家埠村的杨红卫工作室,潍坊风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红卫刚刚制作完成了“中古友谊之龙”龙头蜈蚣风筝,这是她应邀为中国和古巴建交65周年定制创作的主题风筝。这一风筝的腰节设计为65个,象征着中古建交65周年,也寓意着中古友谊长长久久。
“‘银线连四海,友谊达五洲’,风筝不仅是传统技艺的展现,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杨红卫说,希望通过这只风筝,为两国之间的友谊添彩。
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高密剪纸、潍坊核雕……这些非遗传统技艺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承载着潍坊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智慧,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
如今,在潍坊深入推进文化“两创”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碰撞出了绚丽的火花,潍坊的文创产业蓬勃发展;同时,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当游客走进潍坊,在十笏园文化街区,既可以欣赏到传统的建筑艺术,也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潍坊小吃;在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既可以了解传统风筝的制作过程,也可以选购精美雅致的风筝冰箱贴等文创产品;在坊茨小镇,既可以感受山东近现代工业变迁的百年沧桑历史,也可以在颇具年代感的老街巷漫步拍照……
“潍坊深入推进文化‘两创’,不仅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潍坊的文化影响力和城市软实力。”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5日 1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
图片报道
4月14日,河南郑州北龙湖湿地公园,疣鼻天鹅带着孩子在水中畅游。吴贤德摄/光明图片《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6日 08版)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
深圳:加快打造世界级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
观点网讯:4月15日,深圳市加快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下定决心、下大力气,全面布局、突出重点,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加快打造世界级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要打造具有全国号召力、世界影响力的标志性旅游景点和高水平旅游景区,挖掘深圳在区位、自然
-
民乐县东浦社区工会开展“阅读经典好书·争当时代工匠”主题阅读活动
为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民乐县东浦社区工会组织开展“阅读经典好书·争当时代工匠”主题阅读活动。在活动现场,大家挑选出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有的轻声细读,有的低头沉思,有的互相交流感悟,其间书香弥漫,阅读氛围浓厚。一位居民在交流中说道:“现在玩手机的时间太多了,很久没
-
甘肃庆城:打造文旅康养“金名片”
央广网庆阳4月15日消息(记者魏晋雪 见习记者寇刚 实习记者马悦)凤凰谷谷地,马莲河岸边,凤凰谷温泉康养度假村的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室内外装修……这座以“岐黄药浴”为特色、将中医药文化与地热资源深度融合的度假综合体,将于今年8月试运营,成为甘肃省庆城县“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重要名片。凤凰谷温泉康
-
山东潍坊:文化基因融入城市肌理
【文化中国行】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在清明小长假期间,山东潍坊市文旅局、潍坊市博物馆以“潍坊象”化石为创意来源,设计研发的“潍坊象”毛绒玩偶等文创产品受到游客的热捧,成为独具特色的城市礼物。潍坊象化石出土于1979年潍县望留公社(今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望留街道)武家村,它是唯一以中国城市命名的猛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