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而用之!669万人才扎根成都
数据再度刷新!成都的人才总量已攀升至669万,居全国第四位。
各项指标中,年轻人的人口增长让人惊叹,仅2024年就有超过50万青年人才涌入成都。近三年来,成都吸引156万多名青年人才汇聚,更是6年蝉联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八方英才源源不断而来,人才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也正日益凸显。

成都芯谷人才公寓 资料图
连续创下多项票房纪录的爆款电影《哪吒2》,其主创团队就是一群在成都扎根多年的青年创业者。
实现“成都造”人形机器人零的突破的“贡嘎一号”,其背后的“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前身也是一家民营初创企业。
2025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他的代表作品西村大院和东郊记忆,早已融入城市肌理。他从成都走向世界的每一步脚印,都在书写着人才与城市相互成就的动人故事。
今年一季度,成都首季“成绩单”出炉,亮出了开门红的数据:成都经济增速达6.0%,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6个百分点,在15个副省级城市和全国省会城市当中均处于前列。
也因此,振翅腾飞的成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更能成就人才。
“悉心呵护每一个创新创业的金点子,鼓励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大胆闯、大胆试,在蓉城大地创造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这句话来自成都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传递的,不仅是求贤若渴聚人才的诚意,更有厚植沃土优生态的决心。
近年来,成都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围绕成都“9+9+10”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精准制定各类人才政策,构建人才生态,为加快构建与新型工业化成都实践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做优服务,以诚引才,成立人才发展集团,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全域布局青年人才驿站,累计供应人才公寓7.8万套;
坚持唯才是举,唯才是用,实行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度,鼓励高层次专家实名举荐人才,推动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今日的成都不仅是一座近悦远来的安逸巴适之都,更是一座拼搏奋进的创新创造之城。

“蓉漂人才荟”青年人才招聘会 资料图
今天(4月25日),在第8个“蓉漂人才日”到来之际,成都以城市之名,礼敬才之意,赴未来之约,再度向天下英才发出邀请。
着眼未来,成都既要人才济济,更要人尽其才。
成都将迭代升级激发活力的政策体系,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让广大人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将积极搭建人尽其才的场景平台,定期发布创新应用场景,让广大人才在成都创业有机会、创新有舞台;
还将持续营造包容开放的良好生态,树立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服务理念,确保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让广大人才在成都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众人拾柴,必将点燃创新创造的熊熊烈火。成都,将厚积发展热土,为每一位追梦人搭建扬帆的港湾,书写海阔天空的人才新篇。
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编辑 于曼歌

-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669万人才扎根成都
数据再度刷新!成都的人才总量已攀升至669万,居全国第四位。各项指标中,年轻人的人口增长让人惊叹,仅2024年就有超过50万青年人才涌入成都。近三年来,成都吸引156万多名青年人才汇聚,更是6年蝉联中国最佳引才城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八方英才源源不断而来,人才对城市发
-
胃不好,这几种茶一定要少喝
在繁杂的社会万象中,觅一处宁静之地,烹煮一壶淡雅的茶汤,悠然自得地品味其中韵味,这无疑是人生中的一种独特而珍贵的幸福体验。茶,不只是日常生活中的饮品,更是精神世界的滋补良药。它以沉静的力量,悄然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之间,巧妙地调和了快节奏的生活步调,为疲倦的灵魂提供了一处短暂却深刻的栖息之地。在茶的世
-
民族团结之花绽放西宁街头
年近九旬的老人不慎摔倒,危急时刻,下班步行的藏族青年、驾车路过的回族青年跑向老人,将他扶起,联系家人,并将老人安全送回家。在《西宁晚报》4月23日报道的两名青年扶起摔倒老人的故事中,一名救助老人的年轻人找到了,他叫星伊布拉。4月22日下午,昆仑东路中华枸杞园附近,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拄着拐杖行走时,突
-
中信证券:钨矿开采指标收紧,钨价中枢有望上行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2025年4月21日,自然资源部下达2025年度第一批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5.8万吨,相比2024年第一批指标降低4000吨,同比下滑6.5%,且降幅同比增加4.9pcts。受开采指标约束、环保监管要求、矿山品位下降、新建项目短期难以投产等因素影响,我们认为短期内钨行业增量有限,叠
-
早高峰“挤不上”1号线,能加车吗?成都地铁回应
“1号线可以多加点车吗?”“1号线车身可以加长、变大吗……”作为市民通勤主干线成都地铁1号线早高峰拥挤、排队已不是新鲜事对此市民希望1号线车辆增大或车次增多能够实现吗?4月23日早晨8点小布走进成都地铁调度指挥中心这个被称为地铁“最强大脑”的地方近距离了解地铁1号线运行背后的“数字密码”也看到了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