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中医大儒的心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5:47:00    

□记者 杨振东 通讯员 吴玉玺

许敬生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通讯员 朱忱飞 摄

这是一场严肃规整的中医文献学与活泼动人的诗歌朗诵会的雄浑交响,这是一次古老深沉的中原医学与激情澎湃的发现之旅的动情追述。

4月20日,许敬生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暨诗歌朗诵会在河南中医药大学举办。4个小时的时间,15位专家高度评价许敬生54年学术成就、6位学者深度探讨许敬生为中原医学作出的卓越贡献。

这场活动由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仲景学院)主办,该校离退休职工工作处、科学技术处、继续教育学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和河南中大医药职业培训学校承办。省内外中医药界、文化界专家学者,许敬生教授的学生和弟子,新闻媒体工作者等共500多人参加会议。

许敬生:投身中医事业贡献巨大

许敬生,现年81岁,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著名医古文专家及中医药文化专家,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世中联儒医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儒医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他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主任委员,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全国首届“医古文资深名师”,是全国“中医典籍与语言文化研究专家学术传承与人才培养”首批专家。

他与任应秋、钱超尘、段逸山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共同推动医古文跻身中医药高等院校的专业基础课,为我国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从事医古文、中医古代文献及中医药文化的教学和研究数十年,曾主编出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和本科教材《古代汉语》《医古文》《大学语文》等多部教学用书。

他主编出版多部学术专著,代表作有《医林掌故》《医古文选读》《中医药文化寻源》《中原医学概论》等。其中,收集资料30年而成书的《医林掌故》,于2015年被翻译成英文,出版了英汉对照版4册,并更名为《中医典故》,在多个国家发行;他历经十多年考察调研成书的《中医药文化寻源》,挖掘出大量宝贵而翔实的新资料、新证据;新近出版的《中原医学概论》,是一部中原中医学发展通史。

他主持整理了《中原历代医家名著·古代卷》《中医必读百部名著·医论医话卷》《古医籍珍本集萃丛书》《危亦林医学全书》等多部中医古籍,共出版40余部。

感言:愿为中原医学鼓与呼

在大会开幕式上,许敬生做了题为“愿为中原医学鼓与呼”的致辞。

他动情地说,他是安徽人,但自12岁起便长期在河南生活、求学和工作,至今已超过半个世纪。河南早已成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深爱着这片土地。

退休前,他在第一线从事医古文和中医文献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围绕教学撰写了一系列教材和相关教学的参考书籍10多部。

退休后,他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以文说医,讲好中医故事。二是为中原医学立言。

清初著名思想家、医学家傅青主在家训中说:“人无百年不死之人,所留在天地间,可以增山岳之气,表五行之灵者,只此文章耳。”作为一个学者,应留在天地间一点有用的东西,这里有他的诗和远方。

学术评价:“中医大儒中原魁”

对于许敬生的学术成就,河南中医药大学有关领导、国医大师、知名国家级中医社团代表和中医文化权威专家在开幕式上纷纷大加赞扬。

河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建光在讲话中指出,许敬生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的杰出教授、学者之一,是名副其实、誉满杏林的中医药文化大家,在中医药文化研究、古籍整理、学术著作出版、国际传播及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立德”为本,品格高尚;深耕专业,桃李芬芳;笔耕不辍,著述丰厚。新近主编的《中原医学概论》,是一部中原中医学发展通史,堪称“为中原医学立言”之壮举正是这些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许老被业界誉为“医界鸿儒,杏坛名师”,不仅是河南中医药大学师生的楷模,更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的骄傲,是河南中医药界的骄傲。

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河南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郑玉玲教授说,许敬生是河南中医事业的璀璨灯塔。他是集中医文献大家、医古文大家、教育家与诗人多重身份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在身患肺癌10多年、历经3次重危的艰难处境下,依旧笔耕不辍,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中原文化及河南中医事业的无限热爱,书写了一段令人动容的生命华章。

国医大师张磊以贺诗表达了对许敬生学术精神的嘉许:许老诗歌朗诵会,闻之如雨润心田。诚然如是千千首,经亮能驱五更寒。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党委委员、国学经典教研室主任常佩雨宣读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会主任委员杨东方的贺词。贺词提出,作为我国著名医古文专家、中医药文化专家,许敬生继任应秋、钱超尘、段逸山之后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主任委员,在中医药教育、科研和文化传承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在讲话中说,许敬生是埋头耕耘的古汉语专家,为古汉语传承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精心雕磨的文献学先生,参与国家和地方多个层面文献学著作的整理和校释工作;是奋力呐喊的大文化学者,献身传统文化挖掘、整理,为中医药文化特别是中原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许敬生堪称“中医大儒中原魁”。

学术探讨: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的典范

在学术报告环节,6位学者围绕许敬生学术成果发表了精彩论述。

医药卫生报社主任记者卜俊成在题为《多维视域下许敬生教授医史文献著作特点研究与启示》的报告中提出,许敬生作为中医药文献研究与文化传播领域的开拓者,其50余载的学术耕耘不仅构建了医古文教育的现代体系,更在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中树立了典范。卜俊成与河南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徐江雁通过系统梳理许敬生29部主要著作及40余部古籍整理成果,揭示出其学术思想的核心特征与历史价值。如在医古文教育领域,创新性地将语言训练与医学思维培养相融合,构建了“文献研读—知识解构—临床应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为中医药高等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古籍整理方面,其不仅抢救了濒危文献,更通过学术思想提炼实现了古籍的现代转化,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历史智慧。

河南中医药大学仲景学院讲师、三附院副主任医师臧云彩在题为《天地之中,医道之源:中原文化与中医学同生共荣》的报告中提出,许敬生作为核心人物,深耕中医医史文献研究数十年,带领团队深入河南30余处中医药文化遗迹进行深入调研,挖掘整理了伊尹创制汤剂、仲景医药文化等珍贵史料,填补了中原医学系统性研究的空白。书中还吸纳了60余位临床专家的实践经验,将文献考据与实证相印证,形成“历史—理论—实践”三位一体的学术架构,体现学术传承与创新的深度融合。

活动中,叶磊、李淑燕、尹笑丹、高杨等学者还分别围绕许敬生研究方法及学术思想以及《医林掌故》《〈中原历代中医药名家文库·古籍卷〉编写侧记》《杏林舌耕笔耘录》等作了角度各异、论述深刻的报告。

在诗歌朗诵环节,郑州电视台主播马钊等朗诵了《河南中医药大学赋》《在仲景像前》《在比萨斜塔前沉思》《故乡情》《仿古绝句13首》等,将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

一位八旬中医文化泰斗的心声

许敬生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暨诗歌朗诵会上,许敬生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感人至深的致辞,表达了对河南这一“第二故乡”的热爱、对中医这一中华瑰宝的深情、对学问的不懈追求、对人生的豁达通透、对病魔的傲视孤勇……给人以很大的启发。大河健康报特附上原文,以飨读者。

↓许敬生教授在开幕式上的致辞全文↓

我是安徽人,自12岁起便长期在河南生活、求学和工作,直到退休至今,长达大半个世纪。河南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我深深地热爱着这片神奇的中原大地。苏东坡有一句词:“此心安处是吾乡。”多年来,我一直有这种强烈的感受。

我于1967年从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在部队和农村锻炼了四年,于1971年12月底被分配到河南中医药大学从事医古文教学工作。回顾我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生活工作的这53年,退休前主要是在第一线从事医古文和中医文献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围绕着教学撰写了一系列教材和相关教学的参考书籍10余部。如《医古文选读》《古代汉语》《医古文》《大学语文》及全国医古文教材配套用书《医古文习题集》等。退休以后,我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以文说医,讲好中医故事。除了在各地讲学以外,我的主要精力放在那本写了近30年的《中医典故》及《健康典故》等多部书中。第二件事是为中原医学立言。

多年来,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为中原医学立言。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和我的工作室学术团队主要做了三件事。也可以说是三项文化工程:一是整理中原中医药古籍,这主要体现在《中原历代中医药名家文库 • 古代卷》《古医籍珍本集萃丛书》等由我主编出版的40余部书中;二是考察中原中医药文化遗迹,这主要体现在我主编出版的《中医药文化寻源》一书中;三是在前两项工作的基础上,我主编出版了《中原医学概论》一书

这三项工作虽然花费了很多心血,但很有意义。

当我修改完《中原医学概论》的最后一页文稿,排好目录,交付出版时,心里如释重负但又难以平静。往事历历,涌上心头,不由感慨万端。十八年前的2007年,在我那本写了20多年的《医林掌故》书稿将要杀青之际,突然被查出肺癌,需要立即手术。我当时推掉了所有工作,唯独对那部书稿牵萦于心,不能忘怀。我心里默念着,愿苍天有眼,多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完成书稿,则死而无憾矣。最终,我与死神擦肩而过,了却心愿,《医林掌故》得以在人民卫生出版社顺利出版。该书于2015年被翻译成英语,出版了英汉对照版4册,更名为《中医典故》,后来又分别出版了中文修订版和英文修订版。

没想到我第二次又与死神打上了交道。2022年春节前夕,我不幸患上新冠重症后遗症,在半昏迷中被送进了医院。此时《中原医学概论》书稿正值关键阶段,我心急如焚,好在苍天再次眷顾了我,经过数日救治又活了过来。冥冥之中念叨的一直是这部《中原医学概论》书稿,辗转数月住了几家医院,最终在河南省中医院的病床上完成了书稿。想到此,我怎能不感慨万端呢!

2025年3月25日,因受风寒,加之操办此次会议劳累,于当夜10点半左右突发高烧39.6℃,处于半昏迷状态,经120送至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一科抢救方才脱险。这次意外致使会议推迟召开。

人们常说:只有挨过饥荒的人,才知道粮食的珍贵;只有患过大病的人,才能体会健康的重要。在我一生中,这两件事都深深切切地经历了。在我最困难、最痛苦的时候,许多朋友来看望我、安慰我,给予我无私的帮助,让我感动不已。人有时候就是这样,经受多大的困难委屈都不会吭声,但听到安慰的话语却泣不成声。那些感人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我永远不会忘记。

我心里明白,有人说我痴,有人说我迷,有人会不屑一顾地说:你已是80多岁的人了,且有多种重病缠身,好好在家休息不行吗?何必做这些事,又不挣钱!你图个啥呢?是呀,我图个啥呢!大概是本性难改吧。但是我要说,自退休患病以后,除了看病吃药、适当锻炼外,我觉得有所追求,做自己喜欢又力所能及的事,这是我养生的有效方法,也可以说是秘诀。如果不是这样,我可能早就去见阎王了!

此刻,我不由得想起著名歌手王菲于2025年春晚演唱的《世界赠予我的》几句歌词:

“世界赠予我虫鸣,也赠予我雷霆。

赠我弯弯一枚月,也赠予我晚星。

赠我一场病,又慢慢痊愈摇风铃。

赠我一场空,又渐渐填满真感情。”

还想起了那天为王菲报幕的“外卖诗人”王计兵的那句话:“生活给了我多少风雪,我就能遇到多少个春天。”我心里感到温暖和感动。愿我们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携一片馨香的记忆,道一声珍重。

在我进行学术研究和写作的道路上,常常有贵人相助。这些贵人就是我们学校的多位领导、各科专家及文化界的众多朋友,其中包括一大批我以前教过的学生。他们从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帮助过我。特别是在我写作遇到困难的时候,都当过我的老师和顾问。多年来,我之所以能够在中医药文化的原野上驰骋,撰写30部学术著作并主持完成40多部中医古籍的整理工作,正是因为有他们做我的坚强后盾。在这里,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人活到最后,往往有这么一种感受:生活越简单,灵魂越丰富,反而过得更舒坦、活得更自在,甚至是潇洒随性

我已年过八十,经历两次死亡之吻,带上这一次可以说是经历三次死亡之吻了。它们使我明白,我已进入人生的最后阶段。生命留给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随时可能倒下,但我倒感到平静坦然,我觉得值了,心满意足。作为一个普通的医古文老师,我不能像天体物理学家、宇航员那样气吞山河,志在星辰大海,也不能像军人那样志在金戈铁马,驰骋疆场,我只能在三尺讲台上为中医学鼓与呼,抒发心中的梦想,只能用我的一支笔为中医药文化、为中原医学写一些文字,献出一份微薄力量。但我心里感到欣慰,因为我尽力了。

清初著名思想家、医学家傅青主在家训中说:“人无百年不死之人,所留在天地间,可以增山岳之气,表五行之灵者,只此文章耳。”作为一个学者,为什么不能“留在天地间”一点有用的东西呢?

我心中始终怀揣着诗和远方。

总有一天,我们将化为尘埃,但是只要我们的心灵凝结成诗,就可以是不朽的。诗意的生活是令人向往的,可是在人生的长途中,并非随时都能享受到诗意的生活。我们应当在纷繁的现实中尽力寻求诗意。诗意是什么?诗意就是思想愉悦的一种心理状态和感受。我喜欢寻求捕捉这种状态和感受,我想继续写我的诗,继续笑着过日子,直到生命的终点。

最后,我想用七十岁生日时写的一首小诗《七十书怀》作结:

千帆过尽,万车飞旋,如海如烟。

回首往昔,那纯净天真之梦,早已渐行渐远。

岁月沧桑,人生聚散。万象丛生,多少波澜!

红尘路上,背负的行囊,已被人间故事填满。

世态汹汹,世俗熏染。

凭借一串串美好的回忆,滋润着寂寞的心田,

只求随遇而安。

但心灵深处,始终珍藏着对美的企盼。

人格之独立,学术之尊严。

这是一个学人的理念,至死也不能改变!

相关文章
  1. 彩云书香 昆明机场阅读空间正式开馆

    云南网讯(记者 彭锡)为持续提升云南机场公共空间效能和文化氛围,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4月22日,昆明机场阅读空间正式开馆。该阅读空间同时也是云南省图书馆长水国际机场分馆、云南出版集团云南新华书店昆明机场阅读空间。据介绍,昆明机场阅读空间是由云南省图书馆、云南出版集团、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

    0 2025-04-22 21:01:00

  2. 天津:沉浸式感受三星堆文化魅力

    近日,“一醒惊天下·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在位于天津的国家海洋博物馆开展。展览借助科技互动与文物展示,通过美术、音乐、灯光等数字化多媒体手段,打造沉浸式历史空间,展现三星堆遗址的艺术美学、青铜器文化、祭祀文化、精神传承等多方面内容,带领观众感受青铜与光影的碰撞。4月22日,观众在观看“一醒惊天下·

    0 2025-04-22 20:11:00

  3. 诸葛燕喃,履新职

    据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领导简介”最新显示,诸葛燕喃,已任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公开资料显示,诸葛燕喃,广西桂林人,曾任中央歌舞团团委书记,中国东方歌舞团外事处处长,文化部团委书记,文化部直属机关党委纪委办公室主任,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中国国家话剧院党

    0 2025-04-22 15:51:00

  4. 中医门诊故事|对号入座!3种失眠体质,怎么调理?

    有一天,推门进来一位帅气的中年男子,一看就是职场精英,只是脸上带着疲惫。他告诉我已经好久睡不着觉了。诊脉时,我发现他的肝脉硬成一条条索状,就随口问了一句:“你活得很辛苦吧?”那个患者当场潸然泪下。越是精英,越是在外表现出无所畏惧,越不能在人前呈现软弱的一面,他的许多负能量,焦虑往往就从无形的神气压抑

    0 2025-04-22 15:47:00

  5. 八旬中医大儒的心声

    □记者 杨振东 通讯员 吴玉玺许敬生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通讯员 朱忱飞 摄这是一场严肃规整的中医文献学与活泼动人的诗歌朗诵会的雄浑交响,这是一次古老深沉的中原医学与激情澎湃的发现之旅的动情追述。4月20日,许敬生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暨诗歌朗诵会在河南中医药大学举办。4个小时的时间,15位专家高度评价许

    0 2025-04-22 1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