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灵深瞳财报“寒潮”持续:高管变阵能否破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8:05:00    

当"科创板AI第一股"的光环遭遇业绩"双降"的残酷现实,格灵深瞳正面临自成立以来最严峻的生存考验。

4月25日晚,格灵深瞳交出了一份“冰封”的财报答卷:2024年全年,公司营收1.17亿元,同比骤降55.30%,归母净利润亏损2.12亿元,同比扩大134.24%。而2025年一季度营收再跌75%的"塌方式"下滑,亏损额扩大至4450.40万元。

下滑的财报背后,是公司依赖单一客户的现实风险,2023年公司对单一大客户的销售额2.17亿元,占全年收入的82.62%;2024年该大客户提出智慧金融领域产品全面信创需求,导致交付延迟,致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断崖式下滑,尽管四季度交付加速带动营收环比增长,但全年营收仍不及2023年一半。这一“阵痛”暴露出其核心业务对单一客户与项目的依赖风险。

在业绩滑坡的同时,格灵深瞳迎来关键高层人事变动。业绩披露同日,公司公告收到董事会秘书王政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并聘任吴梦先生为公司董事会秘书,除董秘外,2024年9月,公司财务总监王艳转任运营中心负责人,原普华永道咨询经理吴梦接任CFO;2024年11月,创始人赵勇卸任总经理,由吴一洲接棒。

新高管已经主导公司并购军工信创企业国科亿道,加速进军军工信创领域,但在商汤、旷视等巨头割据的战场,留给格灵深瞳的突围时间还有多少?

AI科创第一股,依赖单一客户

据格灵深瞳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面临了严峻的挑战。公司全年营业收入为1.17亿元,与上一年度相比减少了55.3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负值,达到-2.12亿元。

格灵深瞳表示,这一业绩下滑主要归因于公司在智慧金融领域产品国产化适配和测试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导致产品交付延期。尽管在第四季度公司开始交付相关产品,并实现了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但全年收入的下降还是导致了公司整体业绩亏损。

实则除了智慧金融领域,在其他业务板块,格灵深瞳也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城市管理领域,虽然人工智能技术有较大的应用空间,但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企业已经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格灵深瞳想要从中分得一杯羹并不容易。在智慧商业领域,其产品和解决方案也未能有效打开市场,市场认可度不高。

进入2025年,公司业绩报告同样不容乐观,一季报数据显示,公司主营收入767.47万元,同比下降75.02%;归母净利润-4450.4万元,同比下降64.22%;扣非净利润-4692.41万元,同比下降59.38%。

而作为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公司毛利率更是从2024 年的 52.49%降至2025 年第一季度的 30.21%。

公开资料显示,格灵深瞳成立于2013年,由赵勇回国创立。作为一家人工智能企业,格灵深瞳主要业务范围包括计算机视觉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机器人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提供面向智慧金融、城市管理、智慧商业、轨交运维、体育健康、元宇宙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

在发展初期,格灵深瞳获得了真格、策源和红杉等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完成多轮融资。2022年3月17日,格灵深瞳正式登陆科创板,发行价格达到39.49元/股,一时风光无限。然而,上市后的格灵深瞳却未能延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业绩开始走下坡路。

在其主要业务中,智慧金融领域原本是格灵深瞳的重要收入来源。此前,中国农业银行是其重要客户,2023年公司对农业银行的销售额为2.17亿元,占全年收入的82.62%。但2024年初,农业银行提出全面信创需求,格灵深瞳的产品需完成国产化适配和测试工作后方可供货,因产品国产化测试验证需要时间,导致产品交付延后,对农业银行的收入随之减少。

此外,年报内显示,大客户中国农业银行的框架合同将于2025年9月到期,后续能否续签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出现主要客户的生产经营状况、采购预算计划、供应链体系等发生变化,公司未能持续获得主要客户的订单或公司与该等客户合作关系被其他供应商替代,或者公司无法有效开拓新客户资源,公司收入将存在较大波动的风险,

一家客户订单的变动,就对公司营收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可见其大客户依赖问题严重,业务抗风险能力较弱。

对于业绩下滑,公司管理层指出,未来若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恶化、客户采购预算和计划削减、大客户订单无法持续、下游应用领域对产品的认可程度和销售情况不达预期,以及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但研发成果未能及时转化等不利因素出现,公司可能面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持续下滑的风险,甚至进一步亏损。

关键人事变动折射战略“换挡”思路

在业绩下滑的背景下,格灵深瞳高层的人事变动显现其求变思路。

4月26日,公司同时宣布董事会秘书王政辞职,并任命尚未获得科创板董秘资格的吴梦为新任董秘,董事长赵勇亲自代行董秘职责。这一系列人事变动是自2024年9月以来,格灵深瞳高管层经历的又一轮重大调整。

实际上,自去年9月以来,格灵深瞳的核心管理层已经历了多次重大调整。9月21日,财务总监王艳转任运营中心负责人,而原普华永道咨询高级经理吴梦接任CFO。王艳拥有20多年的人力资源和企业运营经验,曾主导公司IPO财务架构的搭建;新任CFO吴梦则来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擅长资本运作和合规管理,其上任被视为公司加速推进再融资的信号。

同年10月,原董事李兴华和王艳退出,吴一洲和陈振宇成为新的非独立董事。陈振宇是半导体行业的资深人士,曾任普源精电研发副总裁,他的加入可能旨在加强公司的硬件研发能力。

11月26日,创始人赵勇卸任总经理职务,由吴一洲接任。赵勇作为AI科学家出身,曾主导公司的技术路线,推动其成为“科创板AI第一股”,但商业化落地方面存在不足。

吴一洲的履历显示,他专注于政企合作和资本运作,曾在中国通信服务研究总院任职期间主导多个智慧城市项目。他上任后迅速推动公司战略转向“软硬一体”,2024年并购军工信创企业国科亿道便是他上任后的公司决策。

市场认为,这场人事变动背后反映了格灵深瞳战略从“纯AI软件”向“软硬一体”的转变。在赵勇时代,公司以“技术驱动”为核心,专注于计算机视觉算法研发,吴一洲上任后,公司加速进军军工信创领域。

从行业角度看,市场竞争已变得非常激烈。面对这些挑战,格灵深瞳提出了“提质增效重回报”计划:计划在2025年推出新一代AIPC与国产化行业大模型一体机,试图通过软硬件协同提升毛利率;同时,公司还计划联合渠道商拓展教育市场,并探索AI+医疗等新兴领域,然而,格灵深瞳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还需时间来验证。

相关文章
  1. 看电影、旅游都可以领补贴了,你领了吗?

    近期,各部委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惠民生的补贴政策,涉及文化旅游、电影消费、技能提升、农业、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一起来看→景区、酒店、剧场等推出优惠促销!惠民补贴超10亿元文化和旅游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活动相关情况,提到从4月21日至5月31日,引导旅游景区、旅行

    0 2025-04-27 18:11:00

  2. 格灵深瞳财报“寒潮”持续:高管变阵能否破局?

    当"科创板AI第一股"的光环遭遇业绩"双降"的残酷现实,格灵深瞳正面临自成立以来最严峻的生存考验。 4月25日晚,格灵深瞳交出了一份“冰封”的财报答卷:2024年全年,公司营收1.17亿元,同比骤降55.30%,归母净利润亏损2.12亿元,同比扩大134.24%。而2025年一季度营收再跌75%的"

    0 2025-04-27 18:05:00

  3. 【生态环境周观察】光伏龙头晶澳科技暴亏46亿;宁德时代发布新一代钠电池;特朗普煤炭复兴政策或加剧产业工人尘肺病问题

    【生态环境周观察】是钛媒体旗下的特色周报产品,旨在将每周全球生态环境领域最重要的政策、事件、讨论、数据呈现在读者面前,用最真实、前沿的信息,捕捉我们身边微小而重要的变化。环球同此凉热,视野点亮未来。政策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4月25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0 2025-04-27 11:26:00

  4. 消费品以旧换新超1.2亿人次受益 带动销售额超7200亿元

    原标题:消费品以旧换新超1.2亿人次受益 带动销售额超7200亿元超1.2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带动销售额超7200亿元……商务部25日召开消费品以旧换新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最新成效。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介绍,今年以来,商务部与各方一道,统筹促消费与惠民生,加力扩围实施消

    0 2025-04-27 10:03:00

  5.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真金白银”惠企利民 财政打出“组合拳”——首季中国经济一线调研报告之九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题:“真金白银”惠企利民 财政打出“组合拳”——首季中国经济一线调研报告之九新华社记者申铖、李雄鹰、向定杰财政政策相机抉择、因势而动,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落实好去年出台的一批财政政策的基础上,今年我国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超长期特别国债、特别国债、地

    0 2025-04-26 15: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