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文专业如何借助AI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权威回应来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09:23:00    

中国网4月1日讯(记者 刘佳)随着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的广泛应用,以中文为代表的文科类专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正是提质升舱的黄金时期。在加强数字中文建设新背景下,如何高质量建好中文专业?

在教育部3月3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分别就此进行回应。

强调学科交叉,注重培养具备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从顶层重新定位中文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在构架方面强调中文专业的学科交叉和数字素养,是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应对上述问题时达成的共识。

朱建华认为,要重新定位中文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以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为关键措施,重构中文专业人才能力构成,重视创新能力培养,造就有人文情怀、数字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此外,构建学科专业新生态也是谋篇中文专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框架”。朱建华表示,要开展新文科研究与实践,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试点推进数字赋能中文专业建设,推动中文专业与计算机、心理等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北京师范大学在学科交叉和实践方面已提前迈出一步。方震介绍,今年北京师范大学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才发展需要,推进文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共同合作,推出了“汉语言文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该项目今年启动招生。下一步,学校还将继续支持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促进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和新的科学研究范式,打造学科融合新优势。

对标前沿技术“制高点”,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新模式

在教育教学方面,朱建华认为,应该加快重构课程体系,特别是注重产学研用的一体化融合,创设真正“不延时”的育人新模式。广东省将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升级实践教学模块,紧密围绕高峰学科和新兴产业,聚焦前沿热点打造人工智能实践课程,鼓励培养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工具学习的能力。研究制定涉及交叉学科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支持增设“语言文字+人工智能”核心课程。

此外,建设智能科研平台,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体系新模式,以有组织科研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研究方向。特别是组织创新团队攻关大语言模型等前沿技术“制高点”,建设量大质优的关键领域语料“新基建”,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中文建设标志性成果。

目前,北京师范大学在产学研用一体化方面已开展一些特色实践。康震介绍,学校依托中国语言文学和语言学等“双一流”学科建设“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汉字汉语研究与社会应用实验室”等多个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的科研平台,将学术研究与经济社会需求结合,促进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下一步,我们将完善科研平台的体系建设,强化有组织科研,支持技术突破创新,锻造卓越师资团队。”他以一组数据,透露了未来学校在这一方面的计划:用3至5年时间,促进10个专业人才培养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打造20个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重点团队,推动20本数字化的教材建设,建设80门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智慧课程。

编审:张艳玲 王月博

相关文章
  1. 破解殡葬业“人才断层”:山东首个殡葬专业如何重塑行业未来

    文/片 记者 巩悦悦 曲阜报道编者按:职业教育,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广大青年的出彩人生,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东这片产业资源丰富的土地上,职业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为地方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职教先锋”专栏,深度报道山东职业教育赋能

    0 2025-04-02 15:15:00

  2. 人工智能冲击印度外包服务业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苑基荣】“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抹去印度人口红利的全部优势”,德国科技杂志《t3n》3月30日引述美国投行伯恩斯坦的报告报道称,由于人工智能能够以更快、更便宜、更精准的方式完成许多人类工作,将冲击印度未来20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5亿年轻人。报告显示,受人工智能影响的主要是印

    0 2025-04-02 08:21:00

  3. 广东强AI“构建图”:资金、研发、应用、数据,全面力挺

    从DeepSeek开源大模型到央视春晚上“扭秧歌”的宇树机器人,今年以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已形成“破圈”热潮,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对于相关产业企业来说,也迫切希望在政策支持下加大研发投入、展开丰富多样的场景应用探索,力求走通研发创新-商业应用正循环。面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走向千家万户的未来,4月1日,

    0 2025-04-01 17:33:00

  4. 河南公开征集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创新企业等

    【大河财立方消息】4月1日,河南省工信厅发布通知,征集河南省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和创新应用。创新平台包括人工智能领域实验室、创新应用中心、创新人才培训基地等。其中,实验室聚焦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和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应用中心聚焦创新成果推广和促进成果产业化应用,创新人才培训基地主要开展

    0 2025-04-01 16:07:00

  5. 中建集团首个数字能源工厂在深圳投产!年设计产能5万套充电桩、1万套储能柜!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李秀瑜记者从中建科工集团获悉,3月31日,中建集团首个数字能源工厂——中建科工数字能源工厂在深圳宝安区正式投产,共有超充、单桩、PACK、储能四条生产线,可以完成7类26种规格的新能源产品的制造与组装。值得关注的是,该数字能源工厂支持“一键换型”,15 分钟内即可完成生

    0 2025-04-01 1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