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风暴”对全球跨境数据流动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作者傅建平,为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专职研究员)
一、合规成本激增
1. 高额关税负担:在当前全球贸易环境下,全球跨境数据传输已被视作一种独特的“无形商品”进行进出口活动。这种特殊的商品形式,使得企业在进行全球跨境数据传输时,不得不面临缴纳高额关税的现实问题。例如,某些国家针对其数据服务征收的数字服务税高达15%至20%,这一比例显著增加了企业的财务压力。这种高额关税的直接后果,便是跨国企业的运营成本急剧上升,给企业的整体经营带来不小的挑战。
2. 合规审计复杂化:为了避免在全球跨境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关税规避的嫌疑,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建立起一套严格且复杂的全球性跨境数据流动审计机制。这套机制要求企业必须详细记录每一次数据传输的具体目的、传输路径以及数据接收方的详细信息。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大量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工作,还要求法务与IT部门紧密协作,确保每一条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种审计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无疑大大增加了企业法务与IT部门的工作负担,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合规成本。
二、数据本地化趋势加剧
1. 区域数据中心建设升温:为了有效规避全球跨境数据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关税及其他相关税费,众多企业纷纷采取策略,选择在目标市场国家内部建立本地化的数据中心。例如,在欧盟各成员国中,不少企业已经开始着手设立独立的数据存储仓库,这一举措直接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中心资源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不再集中于少数几个大型数据中心。
2. 供应链重组压力:随着数据本地化要求的不断强化,科技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规划其全球范围内的IT架构布局。以苹果、亚马逊等全球知名科技巨头为例,它们纷纷开始调整其在亚太地区的服务器布局策略,以适应新的数据管理法规和政策。这一系列的调整不仅涉及大量的技术改造和设备迁移,还显著增加了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对整个供应链体系的稳定性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技术创新遭遇阻碍
1. AI模型训练面临严重限制:由于高额关税的存在,获取全球范围内的训练数据变得异常昂贵,这直接限制了AI算法的优化速度和效果。具体而言,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的训练需要依赖大量多语言语料库,而这些语料库的获取往往需要跨越国界。然而,关税壁垒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这些数据的自由流通,使得AI模型的训练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 技术生态系统呈现碎片化趋势:智能设备的固件更新和数据回传过程高度依赖跨境传输,而高额关税的增加使得全球部分厂商不得不放弃海外市场,这直接影响了全球技术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由于不同厂商和地区采用的标准各异,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受到严重制约,整个生态系统因此变得支离破碎,难以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环境。
四、国际贸易摩擦升级
1. 报复性关税风险:全球数据跨境流通所面临的关税壁垒问题日益凸显,这一现象极有可能触发贸易伙伴之间的报复性措施。具体而言,当某一国家或地区对全球性的跨境数据流通征收高额关税时,其他贸易伙伴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往往会采取相应的反制手段。这种相互对抗的行为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全球贸易的紧张局势,使得国际贸易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2. WTO规则挑战:现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在应对数字贸易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其规则体系并未充分考虑到数字贸易的独特性和复杂性。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关税争议问题越发频繁地暴露出多边贸易体制在应对新型贸易壁垒方面的滞后性和不足。面对这一现实挑战,国际社会亟需对WTO的相关条款进行及时修订和完善,以确保多边贸易体制能够有效应对数字贸易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从而维护全球贸易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五、数据安全与隐私风险
1. 本地存储隐患:数据本地化存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关税壁垒,降低全球数据跨国传输的成本,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数据泄露风险。特别是在那些数据保护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的国家和地区,例如部分东南亚国家,其数据中心的安全标准往往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这种情况下,数据存储在本地更容易受到各种内外部威胁的侵袭,导致敏感信息外泄,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2. 加密技术滥用:为了绕过关税审查和监管限制,全球部分企业可能会选择采用较为薄弱的加密手段来传输数据。这种做法虽然看似能够节省成本和简化流程,但实际上却为黑客攻击提供了可乘之机。若加密技术难以有效抵御复杂的网络攻击手段,容易导致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篡改或窃取,进而威胁到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这不仅会对企业的商业机密和用户隐私造成严重威胁,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社会的信息安全环境。
六、中小企业生存困境
1. 资金压力倍增:全球中小微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严峻挑战。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融资渠道有限,这些企业往往难以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来建立和维护本地数据中心。此外,高昂关税也使得它们在进口必要的技术和设备时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这种资金上的双重压力,使得中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甚至面临被资金雄厚的大型跨国企业挤出市场的风险。
2. 创新动力受挫:全球中小企业在创新领域的努力也因关税壁垒而受到严重阻碍。关税壁垒不仅增加了企业获取全球数据资源的成本,还限制了它们获取这些资源的渠道。大数据是现代创新应用开发的重要基础,但由于无法顺利获取全球范围内的数据资源,全球的中小企业在开发基于大数据的创新应用时显得力不从心。
总之,关税阴影下的全球数据跨境流动问题,本质上是数字贸易治理体系与新兴技术发展速度不匹配的体现。唯有通过国际合作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方能构建更加包容、高效的全球数字生态系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外交部回应谷歌地图涉南海标注
4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法新社记者提问,近日,菲律宾西部水域在谷歌地图上的名称显示为“西菲律宾海”,而此前显示的名称为“南中国海”。菲律宾的发言人欢迎这一举措,称这将帮助菲律宾保护主权。请问中方对于谷歌地图的这一改变有何回应?“我要指出的是,长期以来,南海一直是国际社会公认的通用
-
轻工业数字化转型按下“快进键”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王俊岭根据存储果蔬需求数据智能生成“四季养鲜”模式,减缓食材水分流失;对水温、洗涤时长、转速等数据进行精细解析与优化,确保用户说句话就能实现“洗护全程无忧”……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海信家电带来的AI全场景技术解决方案吸引了很多目光。从中不难看出,数字化为家电
-
98%精准分级!中国技术让马来西亚榴莲告别“盲盒”
4月,正是榴莲花开的时节。距离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两小时车程的彭亨州劳勿县,果农忙着为榴莲树剪枝、授粉。90天后,瓜熟蒂落的榴莲将被装船越洋,走进中国消费者的购物车。与此同时,3500多公里外,中国杭州西溪龙湖天街的“榴莲实验室”里,榴莲周边产品琳琅满目,汤圆、月饼、千层酥、提拉米苏……
-
苏州再添两家上市企业!
今天(4月15日)映恩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股票代码9606.HK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全球发售979.65万股募集资金约15.13亿港元创2022年以来18A生物科技港股上市企业新高映恩生物映恩生物是一家临床阶段的创新生物药企,专注于为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研发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
-
自主创新加速技术突围 科创板“硬科技”企业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
来源:中信建投证券投教基地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技术壁垒高筑的背景下,科创板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突破国际市场困局。从芯片设计到生物医药,从高端装备到新能源,一批科创板公司以技术输出直面贸易挑战,以多元化战略分散风险,成为竞逐国际价值链上游的先锋力量。技术输出打破贸易壁垒面对贸易壁垒,科创板公司始终